前两天和朋友聊天,聊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。朋友的妈妈还没到退休年龄,却因为朋友姥姥生病需要长期照顾,不得不选择内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朋友说,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小朋友那样,去幼儿园该多好。白天送,晚上接回来。这样,好多还没有退休的子女就能家庭、工作兼顾了。
老年人的养老确实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社会问题,众口难调,怎样做都会有人不满意。所以,大多只能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予以应对。
而今,80、90后这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,也到了需要子女照顾的年龄。并且,刚好赶上开放二胎,所以很多家庭现在的格局是:一对夫妻,两个孩子,四个老人。
压力相对于有兄弟姐妹帮衬的70后,更胜一筹。当然70后也有自己的为难,如果父母教育不到位,在有的家庭中,兄弟姐妹多反而成了一个弊端,那就是互推责任,谁也不想做那个第一承担人。
76岁的杨大娘,从内心里觉得,自己其实是被一对儿女嫌弃了。谁也不愿意接她去家里养老,最终把她推到了养老院里。
杨大娘的老伴前两年去世了,之后杨大娘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,就觉得自己凄凄惨惨,孤孤单单的。
用杨大娘的话来说就是,哪一天自己死在了老房子里,也许得过个两三天才能有人知道。
杨大娘想上儿女家去住,杨大娘有一个儿子,一个女儿。儿子的工作需要经常跑外,一个月有半个月是不在家的。儿媳妇不愿意单独面对婆婆,便不同意杨大娘去家里住。
儿媳妇给杨大娘出了个主意,让她把老房子卖了,在儿子所在的小区里再买一套。最好是前后楼这种别太近,也别太远。
杨大娘也动了心,可是算来算去自己的老房子卖了,还不够上儿子家园区买半套房。即使动了自己的老本,也还差上一些。
但儿子儿媳是没有给自己出钱买房的意思的,自己也不愿把养老钱都搭在一套房子上。以后要是有病有灾的,怎么过?
杨大娘又去儿子家附近的楼盘转了转,没有自己能买得起的,她便死了这条心。
之后杨大娘又打算着去女儿家住,但无奈之前与女婿闹得不愉快,两个人现在生疏的很,住在一起也是尴尬。
杨大娘试探着和女儿提了提,看女儿也是一脸为难的样子,便只能哀叹一声,作罢了。
就这样从老伴去世后,拖了一年又一年,杨大娘还是一个人独住。
直到今年76岁的时候,腰病犯了,时不时的要躺在床上,一两个小时动弹不得。
最初一对儿女经常来家里看看,可是谁家里也都不清闲。儿子还没有退休,过来便要请假,女儿呢,过来的多一些,但是她还要帮忙带小外孙,也不是时时都能来的。
杨大娘不知道这对儿女是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想法,突然有一天两个人齐刷刷的过来跟她谈,让她去养老院住,这样他们子女二人也能够放心一些。
也许年纪大了,就会渐渐的需要依靠儿女,失去了自主权,失去了话语权。经不住两个孩子的不断劝说,杨大娘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送进了养老院。
杨大娘初到养老院时郁郁寡欢,夜里没事儿自己还会偷偷哭上一场。
儿子女儿将杨大娘送到养老院后,也是不太放心,隔个一两天就回来看上一看。看到杨大娘日渐消瘦,也没有说接杨大娘回去,而是下次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两盒补品。
杨大娘这回死了心,于是便开始注意观察养老院的人和环境。
最终,杨大娘选了一个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老姐妹做同屋。让儿子帮忙协调,换了寝室。
然后与儿子女儿约法三章,每周两个人必须分别过来看自己一次。
做完这些之后,杨大娘全身心的融入了养老院的生活,日子倒也过得顺畅起来。甚至每天过得热热闹闹的,自己反倒有些期盼每天清晨的到来了。
在养老院中,杨大娘其实做对了两件事,很值得老年朋友们借鉴。
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,找到适合自己的人一起居住、生活才能更加合拍。
像杨大娘后来挑选的这位室友,两个人都爱画画、都喜欢听广播,都是早睡早起,每天早上也都会做一套体操……
这些生活上的细节和作息习惯,让两个人的相处更为融洽,同时也让孤单的杨大娘有了归属感。
人是群居动物,做什么事都喜欢有个伴。有一个适合的朋友,会让自己更快的融入集体,也能更快的适应养老院的生活。
很多人都会说住在养老院的弊端,那就是没有子女探望的老人,通常会受到苛待。
杨大娘和子女们约法三章,一是自己时常能够见到儿女,让他们也能记起还有自己这一位老妈。不要长久不见,淡了亲情。
二是给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一个威慑,自己不是没人管、没人要的,被遗弃的老人。子女还是很在乎自己的,如果自己在养老院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,是有人为自己撑腰出头的。
现在杨大娘不再和自己过不去,总是想儿女不孝把自己扔进了养老院,而是在努力的锻炼身体,让自己的自理生涯更长一些,如此晚年生活也能过得舒适一些。
-END-
世界那么大,感谢你,可以看到我!
【文|唯唯安:笔有温度、为情发声,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,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】